家长变 “导师”!独山玉水幼儿园的非遗课堂嗨翻啦
2025-04-24 22:27:00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深化家园共育理念,黔南州独山县玉水幼儿园于4月22日开展“非遗进课堂”主题家长助教活动。家长们化身“文化导师”,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带领幼儿沉浸式体验马尾绣、水歌对唱、水族文字等水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在马尾绣体验环节,家长助教带来了自己制作的马尾绣成品,涵盖服饰、香囊、鞋子等类别。精美的刺绣图案、独特的马尾丝线质感,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家长通过生动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马尾绣“以马尾为骨、以彩线为肉”的工艺特色,以及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故事。考虑到孩子们已掌握马尾绣的基础操作,家长助教围绕“技巧提升”设计实践环节。
活动中,家长通过示范与讲解,帮助幼儿理解更高效的马尾线制作方法,以及刺绣时如何让图案更立体、线条更流畅。孩子们分成小组,在家长的指导下尝试运用新技巧,有的调整了缠绕马尾线的松紧度,有的尝试将不同颜色丝线搭配使用。过程中,孩子们还主动分享日常课程中积累的经验,互帮互助,共同完成更精美的马尾绣作品。
水歌悠扬传文化,水语趣学润童心。三名家长组成“水族文化传播队”,为孩子们带来了水族文化盛宴。家长们首先用婉转悠扬的水歌对唱开场,富有节奏感的旋律和独特的民族唱腔,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随着节奏拍手。在水话教学环节,家长通过“你说我猜”“情景对话”等游戏,引导幼儿学习“你好”“谢谢”等日常用语。孩子们争相模仿发音,有的因发音不准引得同伴欢笑,现场气氛热烈活泼。
在水族文字学习环节,家长先带领幼儿回顾园所日常课程中学习的数字书写,通过趣味问答和集体朗读的方式巩固记忆。随后,家长展示了古老的水书典籍复制品,详细介绍了水族文字“水书”的象形特点,并引入更复杂的文字组合,如“山水相连”“日月同辉”等意象表达。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通过观察、讨论和互动提问,加深了对水族文字结构与寓意的理解,在心中勾勒出水族文化的独特图景。
此次家长助教活动是玉水幼儿园非遗特色教育的延伸与创新,家长们以专业特长为依托,与幼儿园民族特色活动形成优势互补,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更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探索热情。未来,玉水幼儿园将持续深化家校合作,创新民族文化教育模式,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绽放绚丽光彩。
特约通讯员 潘远秩
贵州教育报记者 郝梦
编辑 武芮西
二审 廖波
三审 赵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