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青岛:一瓶啤酒醇香一座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11:15:00    

7月18日,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正式开幕,麦芽香气弥漫在七月的海风中,再度点燃了青岛的激情。近年来,青岛通过持续打造“啤酒IP”,推动这一节庆活动嬗变为一张驱动全域文旅融合、彰显城市独特魅力的金名片。而青岛啤酒,正是这张名片上最闪亮的标识。显然,青岛啤酒已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和城市独特魅力的核心表达。

唤醒百年老城的“啤酒”记忆

每年举办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是青岛夏日的绝对“顶流”,揽来八方游客。今年的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除将举办时间由24天延长至1个月外,还专门增设了青岛老城会场。

青岛老城是青岛啤酒产业的发祥地。青岛国际啤酒节重回老城,是对城市根脉的一次深情回望,是一场顶流IP与城市历史的重逢。

得益于全面实施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青岛老城焕发新生。2024年,青岛国际啤酒节老城会场所在地上街里街区、大鲍岛街区客流量分别突破7083万人次和1765万人次。今年上半年,上街里街区和大鲍岛街区延续了人气热度,印证了老城的非凡魅力。

通过沉浸式展览、历史场景复原、互动体验等形式,老城会场让市民游客直观感受到啤酒与城市的共生共荣,鲜活演绎着百年青啤对这座城市的滋养。

老城会场联动老城区酒店、民宿、文创店,推出惠民活动精品体验包,一站式满足游客“吃住游购娱”需求。从白天畅饮到深夜狂欢,啤酒带来的文旅新体验被全链打通,一个“24小时不落幕”的啤酒节生态悄然成形。

工业遗产“活化”成全国典范

啤酒文化,是流淌在青岛城市血脉中的“活力因子”。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如何激活沉睡的工业遗产,做好文脉赓续?青岛啤酒博物馆给出了高分答卷。它不仅是“啤酒文化守护者”,更以其表达方式的持续创新,将百年工业遗迹变身为可触摸、可沉浸的文化生命体。

2003年,依托1903年投产的老电机、糖化车间、发酵池等工业遗产打造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开馆。该博物馆集青岛啤酒的历史发展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工艺流程以及品酒娱乐、购物为一体,借助“场景体验+智慧科技+城市生态”的突破,成为工业遗产活化和利用的典范。

去年以来,青岛啤酒博物馆先后荣获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旅融合创新场馆十佳案例等荣誉,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持续夯实了其在工业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创新领域的标杆地位。

啤酒文化、美食文化、草根文化等齐集青岛啤酒博物馆,让其成为一个“美美与共”的城市文化万花筒,也成为流量时代的“弄潮儿”。20余年来,青岛啤酒博物馆累计接待全球游客超1400万人次,成为青岛向世界展示工业文明的重要窗口。

啤酒“发酵”出多维文旅体验

啤酒对青岛的重要性不止于单纯的工业贡献,它正成为驱动城市文旅融合、产业升级与品牌塑造的关键引擎。在当前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培育新增长点的背景下,青岛“啤酒+文旅”这一独具特色的融合实践,让奔着体验“哈啤酒、吃蛤蜊”的游客幸福感更加具象化。

作为中国啤酒行业的领军品牌,青岛啤酒的身影始终与涌动的人潮相伴。不论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还是青岛北站,游客到达青岛的第一时间,就能在青岛啤酒设立的“白啤欢迎站”收获新鲜体验。到了网红街区——台东步行街,能体验青岛啤酒交易所“啤酒股价”的趣味接酒玩法。夜晚,还可以到青岛啤酒时光海岸精酿啤酒花园,以沉浸式VR全感剧场、潮流艺术展等形式,来一场深度体验;也可以前往遍布大街小巷的TSINGTAO1903青岛啤酒吧,享受啤酒和美食带来的愉悦。

业界观察认为,青岛啤酒通过精准的场景营造、业态创新与文化融合等举措,将醇香“泡沫”高效转化为持续的消费增量与经济活力,为促进城市消费扩容提质提供了“青啤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