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反映的护国路污水外溢问题,部门处置了
2025-04-16 09:34:00
从不理解到期待,治水“妙招”赢村民信任|中山干部群众话“百千万工程”治水
下午四点,中山市港口镇的大破浪涌之畔,传来学校体育课上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沿着涌岸便是港口湿地公园,园内草木葱茏,繁花点缀其中。看着远处泛着粼粼水光的河面,市民王先生笑着对记者说:“现在环境变好了,只要有时间,我们都要来这里散散步,享受着这一河一园带来的惬意时光。”
港口镇大破浪涌。
攻“治水之坚”,还清水于民。自开展水污染治理以来,港口镇通过自建农村生活污水管网的方式,投入超1.66亿元完成群众、民主、石特、西街、群乐社区等5个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024年,港口镇开展胜隆社区、中南村、下南村3个村(社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进一步填补截污“空白区”。
“刚开始我们是一点信心也没有。”港口镇治水干部郑军透露,接手治水工作时,一切要从零开始,各方都要边做边学,边学边总结。施工方面临着实际管网与图纸不符、道路狭窄机器进不去等客观因素,治水干部人员需要考虑施工给市民带来的出行影响等问题,可谓是困难重重。
为获取市民的信任,港口镇在开挖之前,将需要施工的道路绑上红绳做标记,在红绳上挂联系方式,方便村民反馈建议。“因为很多村民白天上班,晚上才能回到家,夜晚没人在施工现场,如果村民在回家路上发现红绳内的施工规划会阻碍出行,他们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根据村民的意见及时调整,等到确定不会阻碍村民出行后,再进行施工。”郑军介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减少施工对村民通勤的影响,还能减少后期调整建设的成本。
涌岸的港口湿地公园,草木葱茏。
同时,港口镇还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对积极性较高的村民做思想工作,优先整治他们门前的河涌,等到成效凸显,以往不理解治理工作的村民,态度很快有了转变。
“等到工程后期,村民都很理解和支持我们工作,夏天还会给我们端来绿豆汤和凉茶,甚至有的还主动问‘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渐渐地,我们的信心和底气也更足了,下决心一定要把港口镇的农污治理工作做好。”郑军说。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员工李阳介绍,在整治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是截污,遇到地下管道复杂的河涌,他们需要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面对流向复杂的河涌,需要花上很多时间溯源,遇上汛期还需要抢工期,避免河流被淹没,加大施工难度。
“在大家的不断尝试和坚持下,难题找到解法。现在看到治理后的河涌干净整洁,在河涌边游玩、垂钓的市民越来越多,我感到很自豪。”李阳说。
一河一园的美丽风光。
港口镇中南村治水干部梁照文介绍,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中南村通过向村民普及水体污染的危害和整治的重要性,引导了村民积极参与水体整治工作,搭建起了施工方与村民的桥梁,让治水工程成为凝聚民心的纽带。
“经过三年的治水工作,我们也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更证明了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坚定不移推进治水攻坚战,让村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梁照文说。
【编者按】
3月21日,中山高规格召开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吹响从水污染治理向美丽河湖保护建设进军的号角,深入实施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十大工程,把中山建设成“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美丽岭南水乡。回顾中山治水千日攻坚,该市把水污染治理作为 “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大盘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一子,以最坚决态度、最大决心、最有力措施打响这场翻身仗,从根本上扭转了极其被动的治水局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年后,春又至。走在中山城镇,一条条河涌从“恶臭难闻”逐渐变为水清岸绿,景色美了,一大批亲水平台涌现,一河两岸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即日起,南方+将回访经过治理的中山河涌,从群众的获得感看中山治水之变。
统筹:罗丽娟
撰文/摄影:梁诗婷 杨慧荣
视频来源:中山广播电视台
【作者】 梁诗婷;杨慧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