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龙颈:构建三维联动机制,为绿色生态经济“蓄能充电”
2025-04-18 22:24:00
4月15日清晨,薄雾轻笼在榕江县两汪乡万亩青白茶山上,漫山茶树在春风中舒展新芽,翠色欲滴的叶尖凝着晨露,空气中浮动着沁人心脾的茶香。身着苗族盛装的采茶女背着竹篓穿行于碧浪之间,指尖翻飞如蝶,一掐一捻间,嫩生生的茶芽便落入篓中。
榕江县两汪乡茶园(无人机照片)
“今天采了六斤多茶叶,能挣150块哩!”来自榕江县平阳乡硐里村的村民杨秀月手指翻飞不停,鬓角沁着细密的汗珠。这位有着二十年采茶经验的“快手”告诉记者,春茶季每天清晨五点就有专车接村民上山,茶园还包了午饭。在她身旁,来自周边村、镇的300多名采茶工散布在连绵茶垄间,竹篓里的茶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堆积。
榕江县两汪乡茶园春茶采摘(潘邵平 摄)
空申村青白茶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龙友介绍,“现在是春茶采摘的高峰期,茶园平均每天有300至500人在茶园里摘茶。”
榕江县两汪乡茶园春茶采摘(潘邵平 摄)
站在空申村茶园山顶远眺,十多个标准化加工厂点缀在茶海之中。黔东南尖尖冒壹乐公司总经理杨正华推开茶叶加工车间的大门,蒸腾的水汽裹挟着清香扑面而来。“现在每天收青叶上千斤,杀青、揉捻、烘干三班倒。”他指着茶加工流水线说,“我们青白茶的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两倍,每斤最高能卖到1800元。”
村民在榕江县两汪乡茶园采摘青白茶(杨正海 摄)
数字印证着这片绿叶的含金量:1.08万亩生态茶园、2000余户种植户、4000多个采茶岗位,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2300万元。榕江县两汪乡乡长蒋勇介绍,“我们实施'返租倒包'模式,农户既能拿土地流转金,又能参与分红,带动2000余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3000余元。”
村民在榕江县两汪乡茶园采摘青白茶(杨正海 摄)
茶山深处,几栋木结构吊脚楼民宿依山而建。蒋勇进一步介绍:“两汪乡主打青白茶产业,我们依托茶山资源打造了特色民宿,并开发了茶文化研学项目。游客可以深度体验采茶、制茶等全流程,这种‘茶旅融合’模式既丰富了旅游业态,又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
榕江县两汪乡空申村茶园的青白茶(杨正海 摄)
傍晚,暮色为茶山披上金红薄纱,归家的采茶工踩着霞光走下山道,竹篓在腰间晃悠作响,沾着茶渍的指尖捏着刚领的钞票,不知谁起了句“今晚加菜割腊肉”,山道上顿时淌过银铃般的笑声。蒋勇望着这幕笑道:“我们正筹备采茶技能大赛,还要把'村超'啦啦队请来助阵,让茶香飘得更远。”
榕江县两汪乡空申村茶园的青白茶(杨正海 摄)
春风过处,茶浪翻涌如碧海。这片曾经藏在深山的绿叶,正通过6道传统工艺淬炼成“金叶子”,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泡出一盏醇香四溢的致富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正海
编辑 欧阳章杰
二审 安通
三审 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