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孩子都有的“解压神器”,100%检出甲醛!
2025-07-21 09:10:00
如今,“捏捏乐”玩具凭借着软萌可爱的造型和随意揉捏的特性,迅速在年轻人和儿童群体中流行。
然而,这种“解压神器”却存在异味明显、容易破损等问题。有家长担心,“捏捏乐”玩具里是否有看不见的化学危害,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01
“捏捏乐”成解压新宠
热销背后暗藏隐患
“捏捏乐”,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亲昵和喜爱。它并非一种玩具的学名,而是对一类具有柔软、可挤压、慢回弹或快速回弹特性的解压玩具的统称。
这些玩具凭借其可爱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触感,迅速成为“网红”产品。特别是学校周边的一些超市,货架上的“捏捏乐”玩具常常供不应求。
“捏捏乐”满足了人们,尤其是儿童的触觉探索需求和成年人的心理慰藉需求。但要实现这种独特的物理特性,其原材料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不少消费者反馈,部分“捏捏乐”玩具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有的产品即使长时间也没有消除异味。“闻久了头昏眼花,全是三无产品。”不少家长担心,此类价格低廉且带有气味的产品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02
实测11款“捏捏乐”
100%检出甲醛
有媒体随机购买了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11款“捏捏乐”玩具,送往专业的检测机构,并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异味入手,测试分析了“捏捏乐”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
结果显示,11款“捏捏乐”玩具,全部检测到了一定浓度的总挥发性有机物,其中包括甲醛、甲苯、二甲苯。
工程师透露,总挥发性有机物达到一定浓度,就会散发出浓重的异味。如果经常闻到“捏捏乐”玩具的刺鼻气味,就是其中的总挥发性有机物散发出来的。
目前玩具的国家标准中并没有总挥发性有机物的限值要求,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总挥发性有机物的限值为600微克每立方米,环境标志产品标准HJ566《木质玩具》中,要求总挥发性有机物的限量应小于300微克每立方米。
送检的11款“捏捏乐”玩具中,五款产品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过10000微克每立方米,相当于新车内饰未通风处理时的空间环境。其中一款“捏捏乐”玩具,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接近30000微克每立方米。
总挥发性有机物当中的甲醛、甲苯可能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对正在成长发育的儿童,危害更大。
03
长期接触或致性早熟
多款“捏捏乐”增塑剂超标
实验分析发现,两款“捏捏乐”玩具还检测出了超过国家标准的邻苯二甲酸酯,也就是增塑剂。
工程师透露,“捏捏乐”玩具追求柔软、易拉伸的手感,而增塑剂的作用就是让硬质塑胶等材质变得柔软有弹性。但因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具有生殖毒性,国家强制标准GB6675中规定,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不能超过0.1%。
检测人员介绍,“有一款样品检出邻苯二甲酸酯超过了标准要求的26%。”玩具中如果邻苯二甲酸酯超标,可能对儿童造成一些伤害,长期接触和摄入可能会有性早熟等风险。
孩子们的免疫系统和器官功能尚在发育中,对这些化学物质的抵抗力远低于成人。一个看似无害的解压玩具,正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隐形杀手”。
04
这些“网红”玩具
同样要警惕
“捏捏乐”玩具的问题并非个例,它是当前“网红”玩具安全乱象的一个缩影。许多风靡一时、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玩具,都存在着类似或其他的严重安全隐患。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擦亮眼睛,主动为孩子“排雷”。
1.水晶泥/史莱姆(又名“假水”)
危险源:硼砂。
隐患:为了让水晶泥呈现出独特的黏弹质感,许多制作配方中都含有硼砂水。硼砂是工业化学品,具有毒性。儿童在自制或玩耍水晶泥的过程中,如果皮肤有破损,或不慎用沾有硼砂的手触摸口腔,极易发生硼砂中毒。轻则呕吐、腹泻,重则可引发多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市面上很多成品水晶泥,其硼元素迁移量也远超标准。
2.磁力珠/巴克球
危险源:高磁通量的小尺寸磁铁。
隐患:这种玩具的危险并非来自化学成分,而是其强大的物理特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多次发布消费预警,强调磁力珠的危险性。如果儿童误吞两颗或以上的磁力珠,它们会在消化系统中隔着肠壁相互吸引,导致肠道穿孔、腹膜炎、血液中毒等,是足以致命的急症。其小巧多彩的外形极易被低龄儿童误食。
3.水宝宝/海洋宝宝
危险源:高吸水性树脂。
隐患:这种五颜六色的小珠子,遇水后能膨胀至自身体积的数十甚至上百倍。它们看起来像糖果,极易被儿童误食。一旦在干燥状态下被吞入,它会在消化道内吸水膨胀,造成肠梗阻,后果不堪设想。国内外均有儿童因此接受手术的案例报道。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玩具时,有趣和新潮绝不应是首要标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认准“3C”标志:这是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是玩具安全的最低门槛。
选择正规渠道:尽量在大型商场、品牌专卖店或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购买,远离校园周边的“三无”产品。
闻气味、看外观:避免购买有强烈刺鼻气味的玩具。检查玩具表面是否光滑,涂层是否容易脱落,有无可能被吞食的小零件。
阅读说明:仔细查看玩具的适用年龄、安全警示和使用说明。
加强教育:告诉孩子不要啃咬任何玩具,玩耍后要及时洗手。
孩子的童年需要玩具的陪伴
但这份陪伴绝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面对“捏捏乐”这类温柔的陷阱
我们需要保持警惕
用理性的选择
为孩子筑起安全防线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北京科技报等
来源: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