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青年时评|孩子拒绝上学之痛,不能只让家庭承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2:38:00    

【来源:青年报】

据媒体报道,北京儿童医院自开设“拒绝上学门诊”以来,不少家长带孩子来求助,短短10个月接诊近一万人次,以至于出现了“一号难求”的景象。

此情此景其实并不令人意外。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厌学现象尤为突出。据相关文献介绍,全球大约17.8%的儿童青少年存在拒绝上学及其相关问题,我国儿童心身医学科普通门诊中大概有20%到30%的患儿有拒绝上学问题。了解这一背景后,对拒绝上学门诊的火爆就不难理解了。真正值得探究的是,学生厌学为何如此普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从北京儿童医院的临床实践来看,孩子厌学有多种原因:有的是遭遇到校园暴力,有的是迫于学业压力,也有的是青春期焦虑所致……但无论哪一种,普遍存在着家长处置失当,使问题雪上加霜的情况。

北京儿童医院“拒绝上学门诊”副主任医师李瑛发现,在孩子表现出厌学心理的早期,很多家长会使用打骂等粗暴方式,甚至硬拖孩子去学校。当情况发展到不可收拾,被迫带孩子就医后,家长又往往急于求成,觉得看完医生孩子就能正常上学了。凡此种种,反而会加剧孩子的厌学倾向。李瑛建议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放平心态,和医生一起想办法解决。

可见,青少年厌学和家长举措不当是有关系的,因此要缓解问题,首先家长要调整好心态。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到厌学发生的原因,掌握治愈“厌学症”的方法,那么看多少次医生,恐怕都无济于事。

但压力也不能全都给到家长这边,实际上,很多时候家长也是身不由己。举例而言,当孩子拒绝上学,不少家长最担忧的是孩子“跟不上进度”,这看似本末倒置,实则是基于客观环境的正常反应——当同龄孩子在各种“卷”时,自家孩子耽搁学业,可能导致在升学路上被甩在后面,最终影响前途。而对双职工家庭来说,孩子不上学,谁来陪伴呢?如果孩子厌学是诸如校园霸凌等非家庭因素造成的,家长又有多少能力解决呢?

要家长放平心态,说起来容易,但置于现实条件中,每个历经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没那么简单。

家庭是社会这张神经网络的神经末梢,面对青少年厌学这一复杂议题,若仅停留在“家长处置失当”的层面,单纯将责任推给个体家庭,无异于让某一条神经承担整张神经网的震颤。这对单个家庭是无法承受之重,长此以往会让神经末梢“脆断”,压垮一个家庭。青少年厌学不仅是家庭内部的问题,更是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唯有学校、医院乃至全社会都参与进来,分担压力与苦痛,共寻应对之策,问题才有望真正解决。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粟瑶

审稿:王东

往期精彩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