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是好事
2025-08-25 00:29:00
银行账户里的钱正在悄然“搬家”。
央行近期披露的一组数据被广泛关注。7月住户存款同比多减7800亿元,而非银存款则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住户存款减少,转向非银存款,意味着在当前低利率和股市回暖的背景下,居民储蓄正通过银行理财、基金、保险等渠道流向资本市场。
有序的存款搬家是货币政策生效、金融改革深化和经济活力提升的标志。它表明资金正摆脱“沉睡”,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流向更能创造价值的地方,自然也是好事。
存款搬家的直接动力来自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目前,国有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已跌破1%,10万元存银行,年利息不足千元,对储户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反观资本市场赚钱效应凸显。7月以来A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两市成交额创年内新高。股市的“慢牛”行情与存款收益形成的巨大反差,让不少储户开始“心动”不如“行动”。
当然,这些资金并非直接涌入股市,而是更多地通过“固收+”等稳健型产品间接入市。据中信证券测算,2025年7月,银行理财规模环比有望超预期增长约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成为当月非银存款高增的一大主因。
存款搬家对经济的意义无需多言。对居民而言,财富配置不再只有“定期”和“活期”两种选择,可以根据风险偏好和流动性需求,选择银行理财、大额存单、基金等产品,以此获得更合理的回报。
对金融市场而言,直接融资渠道得到拓宽。存款搬家到资本市场,正是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的具体体现。这为资本市场带来了长期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方向。
对实体经济而言,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央行通过总量型以及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是希望这些钱能流到企业和居民手中,用于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如果钱一直躺在银行账户里,货币政策很难产生积极效果。而存款搬家意味着资金从“静态”的存款变成了“动态”的投资,极大地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和效率,也将有利于激活经济。
未来存款搬家可能持续演进。近期数据来看,超额存款的形成速度已经开始放缓,一方面由于居民对未来经济状况预期有所好转,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占居民金融资产最大部分的房产光环逐渐褪去。
在广谱利率下行与房地产投资属性弱化的双重催化下,超额储蓄有望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成为A股增量资金的“主力军”。
然而,也需要警惕杠杆资金过度活跃,引发市场大起大落的风险。
未来政策层面需进一步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并通过产品创新拓宽配置渠道,方能将储蓄搬家的短期动能转化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势能。
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财富管理类产品,提升服务来吸引和留住客户。同时,做好风险评估与投资者教育,守好风险防线,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
对于投资者而言,也需要理性看待股市回暖。股市虽然当前走势强劲,但其高波动性不容忽视,应量力而行,切勿因短期行情火爆而动用高成本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