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京津冀协同治理 永定河生态廊道重焕生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7:02:00    

清澈的永定河水从官厅水库进京,一路奔涌流向天津入海。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春末夏初的永定河畔,清波荡漾,灰鹤掠过新绿的芦苇丛。3月14日,随着天津屈家店枢纽闸门开启放水,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全线贯通,这是自2021年实现历史性全线通水以来,这条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河流生态廊道,连续第五年焕发生机。从断流26年到全线流动常态化,永定河的涅槃重生,书写着新时代跨区域协同治理的生态答卷。

创新“永定河模式” 破解跨区域治水难题

河北省怀来县桑园镇夹河村,桑干河和洋河在此交汇形成永定河的源头,这里水质清澈、水鸟翩跹。

5月13日一大早,夹河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高峰军就开始了巡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受气候变化、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增加等因素影响,永定河流域环境承载力降低,永定河平原段基本成为一条干涸的河流。”高峰军回忆道。

永定河流域公司实施的山西大同桑干河固定桥生态蓄水工程。李晓磊 摄

复苏永定河,关键在治水。永定河是海河水系最大的一条河流,流经京津冀晋蒙五省(区、市)。京津冀晋等地曾多次开展永定河治理工程,以往河道治理都是各自为战、各管一摊,比如河道堤防标准、岸线界定,河流治理问题很难统筹兼顾,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流域内上下游难以发挥协同作用。

转机始于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原国家林业局会同京津冀晋四省市启动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

2018年6月,北京市政府牵头联合天津、河北、山西三地政府及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定河流域公司”),探索以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进而实现流域运营管理一体化和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永定河模式”。

2018年11月28日,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山西省大同市御河段整治工程正式开工,意味着地跨京津冀晋四省市的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拉开序幕。

北京市始终把永定河治理修复作为首都水生态环境建设一号工程来抓。2021年,投入4.7亿元的永定河平原南段一期治理工程启动,疏浚河道,平整河槽,两侧河岸进行衬砌与绿化。2024年启动的官厅水库清淤试点工程、永定河山峡段综合提升工程等7个灾后重建工程,高峰期万人会战,1800台套设备轰鸣,打通200余公里行洪通道,完成水库清淤440万立方米,为安全度汛筑牢根基。

“过去各省(区、市)治理像打补丁,现在是织锦绣。公司成立6年多来,实施河道整治、农业节水、水源涵养、水系连通等工程项目80余个,完成河道治理800余公里。”永定河流域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两手发力”的治理管理格局逐渐形成。

实施跨流域生态补水 永定河恢复流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永定河实现上下游协同治理、源头补水带来重大机遇。

治理先从补水开始。为让干涸的永定河重新奔流,一场跨越永定河全流域的治理工程启动。

永定河畔秋景如画。武辉 摄

复苏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是基础。2017年以来,在水利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京冀晋等省市协同联动,不断强化永定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向永定河实施生态补水,助其早日恢复成“流动的河”。河北的洋河水库、友谊水库,山西的册田水库,引黄入京等都是永定河生态补水的重要来源。

2019年春季,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组织京津冀晋四省市,大力实施流域生态水量统一调度,对永定河进行跨流域生态补水,官厅水库向下游永定河京津河道集中补水2.3亿立方米,永定河山峡段108公里全线流动,官厅水库以下形成140公里连续水路。

2020年春季,官厅水库生态补水出库总量1.66亿立方米,水头最终到达天津市武清区,官厅水库以下形成248公里连续水路,断流25年的永定河北京段全线贯通。北京市水务部门在卢沟桥拦河闸4次脉冲泄水开路、用水引路,萎缩的河道打通了。黄沙漫天的干河道,水面涨起来,变成了水鸟聚集的湿地。

生态补水让永定河在非汛期也呈有水状态。2021年,断流26年的永定河实现865公里全线通水。

2022年3月15日,永定河上游山西大同册田水库开闸,水流向下游官厅水库奔涌而去;2022年3月20日,河北省流域内桑干河与洋河也向下游永定河生态补水;2022年4月10日,官厅水库上游的引黄北干线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启动。

与此同时,永定河流域公司加快了京津冀晋27个在建项目实施,开展下游北京平原南段、河北廊坊段、天津武清段相关主河槽、阻水点位抢挖疏通,确保河道补水畅通。经过多方努力,2022年永定河终于再次成为“流动的河”。

在水利部及海委统筹调度下,各方落实生态用水保障,完善上下游协调联动补水机制。2017年至2024年,上游水库、官厅水库及引黄水、引江水等多路水源向永定河补水超48亿立方米。

生态补水的同时,永定河河北上游地区开展增绿、净土行动,治理沙土,控制面源污染,减少化肥使用。北京与河北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尤为亮眼。“上游来水越多,补偿越多”的约定,让张家口累计退减水浇地52.14万亩。

以河道引水灌溉为主的农业,是永定河流域的“用水大户”。减少从河道取水,成为让永定河持续保持“流动的河”的优先选项。永定河流域公司与流域各地政府部门协同合作,在工程建设、灌区管理、农业节水等方面发力,农业灌溉用水逐年降低,流域沿线农业新增节水能力增加到8354.4万立方米。

通过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提升流域协同治理能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效。

永定河实现全线流动时间逐年提前。2025年较2024年提前4天,较2021年提前6个多月。“这得益于多年生态补水,永定河生态水量满足度明显提高,沿线地下水亏空得以弥补。”永定河流域公司通水专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较2017年,永定河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4米、最大18.6米。上下游水系连通工程,以及河道整治、农业节水、水源涵养等综合性治理措施,也为加快永定河通水常态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年来,永定河全线流动时长大幅增加,其中2024年全线流动261天,较2023年增加了33天,较2021年首次全线流动增加了近200天。2025年将实现官厅水库以上维持桑干河、洋河自然流动,官厅水库以下山峡段全年维持生态基流,平原段三家店至屈家店146公里河道实现春秋季流动,贯通上下游河道、溪流与湿地、地表与地下。

经过全流域协同治理,清澈的永定河水从官厅水库进京,一路奔涌流向天津入海。

统筹推动生态修复 增厚流域“绿色家底”

挥锹铲土、扶正稳固、培土围堰、提水浇灌……4月27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永定河管理处、永定河流域公司等单位100余人来到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畔植树护绿。新植的栾树、油松、西府海棠等苗木迎风挺立、错落有致,斑斓的色彩为复苏的永定河再添生机。

春日的河北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水面宽阔,候鸟翔集。清早,湿地公园护管员王廷金,沿着湿地木栈道巡看过境鸟类。“那边飞的鸟叫白骨顶鸡,永定河入官厅水库的入口处比较多,候鸟变留鸟,它们已经在这里繁殖啦!”王廷金介绍,湿地生态治理后,来此栖息的鸟就多了起来,官厅湿地已经连续5年观测到天鹅、白骨顶鸡等环境标志鸟类。

怀来县官厅水库迎来美丽的天鹅。孙一民 摄

官厅水库是永定河上最大的水库,官厅水库74%的面积在张家口市怀来县,永定河从官厅水库向下流向京津地区,这里是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一个关键节点。

生态修复的画笔正在描绘千里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怀来县官厅水库周边,960万株乔灌木织就绿色屏障,入库水质达Ⅲ类,出库水质提升至Ⅱ类。迁徙季,官厅水库候鸟从6万只激增到50万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再现永定河畔。在廊坊固安段,2000亩兴安湖生态运动公园与大兴国际机场相映成趣,永定河绿色廊道如同翡翠项链,串联起10公里滨水公园、生态运动基地等明珠。

永定河流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永定河河流蜿蜒度基本回到20世纪70年代末水平。永定河Ⅲ类及以上水质河长占比从34%上升至95%,河道防护林面积增加至3.5万公顷,较治理前增加12倍。流域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水生生物种群总量由840余种增加至1930余种,较永定河通水前增长超一倍。消失多年的黑鹳、丹顶鹤等国家重点保护、濒危珍稀鸟类频现永定河。

在官厅水库、新首钢园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区等重要生态节点,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连续两年发现丹顶鹤,时隔10年再现白鹤身姿。山西大同册田水库首次观测到白头鹤,河北桑干河涿鹿段首次发现东方白鹳,官厅水库首次发现沙丘鹤,河北省境内永定河张家口、保定、廊坊3市段全部建成幸福河湖,永定河张家口市怀来县段入选2024年水利部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河流生命复苏、流域生机再现,沿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来源 冀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