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芙蓉国评论】当好网络“安全官” 共享“数智”新生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7:43:00    

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向信息时代演进的重要标志,在释放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催生新型安全风险。网络安全为人民、靠人民。每个网民都应强化风险意识,提升数字素养,以"第一责任人"担当筑牢安全防线。这既是数字公民的基本素养,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担当。

互联网深度重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红利持续释放。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78.6%的普及率支撑起日均处理超30亿笔网络支付、完成2.4亿件快递的民生服务网络。在乡村振兴领域,助农主播通过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2024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2.7%;在城市生活场景,超9.7亿网购用户享受"半小时达"即时配送服务。生成式AI技术更催生新质生产力,超2.3亿用户运用智能工具完成设计、编程、医疗咨询等专业工作,生产效率平均提升40%以上。从田间到云端,数字技术正以可见可感的方式重塑发展图景。

互联网技术的指数级发展正催生新型安全风险,深度伪造技术已突破技术伦理边界。2023年某地警方破获的AI语音诈骗案显示,犯罪分子利用3分钟通话样本即可生成拟真度达98%的声纹模型。数据黑产市场呈现产业化特征,“开盒挂人”产业链被曝光后,警方发现单条公民信息交易价格低至0.5元,而关联信息挖掘可形成包含住址轨迹、亲属关系等36维度的数字画像......这些现象,严重威胁互联网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

守护网络安全,每个人都是责任人。面对技术迭代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普通网民需构建“意识+技能+工具”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提升防护意识,警惕AI换脸诈骗、钓鱼链接等新型手段。掌握防护技能,学习甄别钓鱼邮件,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使用手机系统自带的AI隐私防护功能等。善用防护工具,在社交平台启用“虚拟手机号”功能,网购时选择隐私面单防止地址泄露,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发现网络谣言及时通过12321平台举报,遭遇网络暴力时使用"一键防护"模式固定证据,配合警方完成电子数据鉴定等。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数字文明的基础设施。每位网民都应成为网络安全的“神经末梢”,通过日常防护实践筑牢数字生活安全屏障。你我当好网络“安全官”,方能共同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共享美好“数智”生活。(刘岩)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