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近期高温与燥气伤人,中医这两招不用花钱也能治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5 00:13: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余洁琼)“医生,最近我感觉喉咙又痛又痒还咳嗽,又不像是感冒,这是什么原因?”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针灸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鹏今日表示,立秋以来“秋老虎”持续发威,门诊接诊了几十例“秋燥综合征”的患者,包括呼吸系统问题、皮肤问题等。因此,张鹏从中医角度,传授了几招简单、便捷、实用、廉价的润肺防燥之法。

“秋老虎”持续发威,多笑、沐浴能养肺

立秋后气温仍居高不下,很多人贪凉喜欢长时间吹空调。张鹏表示,此时天干物燥,人体火气容易上升,加上空调冷风以及温差变化,易导致肺气失调,出现咽痛、咳嗽等不适。养肺防衰,要重在“多事之秋”。

中医提出“笑能清肺”的观点,多笑可使胸廓扩张,增大肺活量,伸展胸肌,有助于宣发肺气、调节气机、消除疲劳、缓解抑郁、舒展胸闷、恢复体力,还能促进肺气下降与肾气相通,并增进食欲。清晨锻炼时,如果能够开怀大笑,更可助肺吸入更多清新之气,呼出浊气,加快血液循环,达到心肺气血调和、情绪稳定的效果。

金秋时节,沐浴也能帮助人养肺。沐浴有利于血液循环,促进肺与皮毛气血相通。一般建议,秋季洗澡水温控制在38℃左右,洗浴前30分钟喝一杯淡盐水,洗浴时以浸浴为主,避免过度搓揉。

高温与燥气易伤人体津液,宜多喝水多食酸

一般每年的“秋老虎”天气,通常从处暑持续至秋分,高温与燥气容易耗伤人体津液,此时应特别注意补水,防止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裂等症状。

成年人每日饮水量,最低应为1500毫升,而在秋季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最好清晨饮用200毫升,白天两餐之间各补充约800毫升。有些人虽觉口干却不愿饮水,中医称之为“口干不欲饮”,多因湿气过盛或瘀血阻滞所致。此时饮食中可适量添加黑醋,有助于改善瘀血问题。

《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到:“肺收敛,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因此,秋季饮食宜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则,减少葱、姜、蒜、韭菜等辛散食物,多吃梨、银耳、荸荠、百合、莲藕等甘润酸收之品,也可选用人参、沙参、麦冬、川贝、杏仁等益气滋阴、润肺化痰的中药制作药膳。

有些人秋季开始进补,张鹏提醒要注意掌握“五忌”。

一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下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二忌慕名进补,不盲目追求昂贵药材。大多数人认为越昂贵的药材越能补益身体,比如人参,但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现象。

三忌多多益善,补药过量亦伤身。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腹泻、恶心和呕吐。

四忌无病进补,避免不必要的负担甚至适得其反。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血中胆固醇增多,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等。

五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药食同源,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例如多吃山药能补脾胃;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日常食用的藕、扁豆、花生、红枣、胡桃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