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从“自扫门前雪”到“共暖邻里心” 乌鲁木齐一个老社区的治理温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9:59:00    

沙依巴克区长江路街道伊宁路社区开展百家宴活动,各族居民围坐在一起,品着美食、唠着家常。(受访者供图)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盖煜)在沙依巴克区长江路街道伊宁路社区,3800余位居民正经历着从“自扫门前雪”到“共暖邻里心”的温暖蜕变。这个成立于2001年的老社区在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用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探索出一条充满烟火气的治理新路径。

“吴叔,您家下水道又堵了?管家十分钟就到!”在伊宁路社区,居民被科学划分为三个组,每组都配备着“党建+服务”的复合型管家团队。社区党委创新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组织体系,5个党支部像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个楼栋,让80岁独居老人褚文杰能在家门口找到党组织。

社区还与辖区范围内的单位玩起了“跨界合作”。物业公司化身“红色盟友”,与社区共同啃下了老旧小区停车位改造的硬骨头;经一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开展“健康进楼栋”活动,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医疗服务。

“过去我们单打独斗,现在有了这些‘盟友团’,解决问题就像有了装着万物的神奇口袋。”伊宁路社区党委书记周丽笑着说。

在长江路第四中学家属院的树荫下,每月初都会上演特别的“居民议事会”。在这里,退休教师、商户代表围坐成圈,你一言我一语商议着社区大小事。去年,正是这样的“居民议事会”催生了该家属院首个业主委员会,让这个有着40年房龄的老旧小区实现了从“失管”到“共管”的华丽转身。

社区还涌现出四支“明星队伍”:老兵志愿队义务清扫小区卫生死角,星星之火教师宣讲服务队开设“六点半”课堂,维修达人团解决管道堵塞、电路故障等问题,法之苑法律矛盾调解服务队免费为16位居民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

既是退役老兵又是老党员的郝贵兴和志愿者阿迪力・阿布都热依木是维修达人团的“明星修理工”,他的工具包被居民称为“百宝箱”。雪天夜晚他为新疆饭店家属院抢修漏水管的事,成了邻里茶余饭后的美谈。而像他这样的社区能人,通过“邻里圈”微信群被不断挖掘,形成了“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温暖循环。

第四中学家属院居民张燕彬说:“现在谁家有事,微信群里喊一嗓子就行。”

除了四支“明星队伍”,社区还成立了“小伊伴您行”志愿服务队,“小伊”即伊宁路社区的简称,每当“小伊来了”这声吆喝在楼道响起,居民就知道暖心服务又上门了。

这支由187名党员群众组成的“小伊伴您行”志愿服务队,把服务细化到五个“到家”,从节日送暖到调解夫妻矛盾,从帮独居老人买菜到面对面宣讲各项民生政策,服务半径精确到“最后一米”。

“3栋急需儿童绘本。”“5单元有空置婴儿车可提供。”在伊宁路社区的“云端”邻里圈,这样暖心的互动每天都在上演。23个楼栋微信群,不仅是信息流转的中转站,更逐渐演变成了维系邻里情感的联络站。

线下的氛围同样温情满满:社区公告栏开设的“邻里风采”专栏,展示着居民精美的十字绣作品,以及那些令人动容的助人故事。每月固定举办的“阳台故事会”上,居民们毫无保留地分享生活趣事――有人讲述借酱油时,意外收获如闺蜜般深厚情谊的奇妙经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为冷冰冰的钢筋水泥注入温度,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的真谛。

多说一句

治理密码就在烟火气里

从“无人问津”到“众人拾柴”,从“陌路相逢”到“守望相助”,伊宁路社区完成了温暖蝶变。

这里的治理智慧朴素而深刻:把话筒交给群众,把舞台让给居民,让每个人都能在社区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正如“睦邻公约”所写:我们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家园。

如今,这个老社区的治理故事仍在续写。那些活跃在楼宇间的红马甲、微信群里的暖心话、公告栏上的笑脸照片,正汇聚成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讲述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温暖时刻。(全媒体记者盖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