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花样”新观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5:53:00    

编者按

眼下,从山野乡间到城市街区,一幅以春风为笔、繁花作墨的苏绣长卷,正在姑苏大地渐次舒展。市民游客追随春天的脚步,开启“乡村好风光”,共赴浪漫的“花之约”。当踏青的人潮与绽放的花朵同频共振,这座千年之城正以"一城春色"为支点,撬动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镜头定格的每一帧,既是流转千年的江南意象,更是"颜值经济"破圈生长的时代注脚。


1

隔空斗“

再现千年风雅

恰逢2025苏州花展,最近,上方山植物园的花展展区,以郁金香为主角,搭配绣球花、虞美人等千余种花卉,形成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此外,还有不同风格的特色花园,点缀主游线,带领市民游客步入不一样的“花花世界”。清明假期,上方山植物园累计接待游客近9万人,游客同比增幅30%,门票增幅20%。

光福香雪海梅花季,刚刚落幕,铜观音寺的晚樱,紧跟着迎来“高光时刻”。此外,荷塘月色200亩七彩油菜田,翻涌成调色盘,拙政园百年杜鹃与留园山茶,隔空斗艳。虎丘山下,花朝市集、春日花市与十二花神巡游联动登场,再现千年风雅。清明小长假,虎丘景区入园游客达8.5万人(次),最高一天突破4万人(次),入园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四分之一。

“诗意”苏州,“一路繁花”,春日“赏花经济”的兴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赏心悦目的春繁花日盛景,带动了苏州文旅市场的繁荣,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社会消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

技术赋能

鲜花产业有质更有智

如今,苏州的花卉产业能绚丽绽放,靠的可不只是天时地利。不少花卉产业示范园里,放眼望去,一大波“黑科技”扑面而来。鲜花娇嫩易腐,要高效地实现从田间到万家的转运,低温保鲜技术必不可少;智能化调度系统,可以迅速匹配直播间订单,实现即买即寄;深挖本土花卉资源,通过杂交选育手段,不断研发新品种、优化栽培新技术,推出更多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鲜花品种。工业技术赋能农业,正在让鲜花产业,有质更有“智”。

在常熟一家花卉种植基地,地上密密麻麻排布的管线,就是水肥智能一体化设备,有了它,之前需要30个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一个人点点手机屏幕,就能轻松完成。在温室大棚里,潮汐式苗床,也取代了此前的喷淋设备,不仅能减少病虫害,浇水时间和频率也能自由控制。

传统花卉种植模式,过度依赖自然环境及种植经验,产量和质量都难以提高,这个基地将工业理念用于农业,力求将种植过程变得精准可控,使得鲜花的生长不受时间、气候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保证“天天有花摘、日日有花卖”。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月季种质资源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月季品种繁育基地已经达到近千亩,年产园艺用苗木350万株。2024年,仅电商销售渠道营业额,就超9000多万元。

3

用好“生态牌”

打造四季“新花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强调要用好"生态牌"激活乡村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各地“以花为媒”,一方面,通过精心布局四季花种,培育优良植物品种等务实举措,延长花期,打破“赏花”经济的季节性瓶颈,实现从“一时花”到“四季景”的转变。与此同时,积极深挖“花经济”内涵与外延,在赏花游基础上,解锁出田园采摘、特色农旅、运动康养、研学体验等新“花样”,创造更多春日经济消费新场景,持续提升“由花而生”的附加值。

上方山植物园里,上千盆绣球花组成的立体花墙,宛如一道绚丽的瀑布,这份独属于春天的“美艳”,也可以打包带回家。接下来一个多月,市民花艺大赛、亲子自然探索、植物认养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都将陆续推出。此外,上方山植物园还创意推出了苏州首个夜樱观赏活动。

为了打破花卉经济“周期短”、“旺季挤爆、淡季闲置”的困局,光福的香雪海,也在花卉深加工和文旅创意方面,有了新举措。在光福文化非遗馆,这里的“梅花”不仅能看,能用,甚至还能直接吃,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处处都是“鲜花”的影子。

在通安的树山村,随着以梨花为主题的民宿、酒店、农家乐、咖啡店、服装店等业态的遍地开花,每年30余万游客的流量,也助力这个小山村,实现从“颜值”到“产值”的转变。2024年,树山村村民农副产品年总收入超6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超1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8万元。一朵“致富花”,带活了一村四季富裕。

“花田喜事”让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出新,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地变产地、农房变客房”的蜕变,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也为农民致富增收,拓宽了新路子。如今,朵朵“幸福花”,不仅绽放在科技满满的温室大棚里,更沿着航空物流的轨迹,香飘寰宇。春风有信花有期,姹紫嫣红藏不住。在这场“逐花”之旅中,人们邂逅美丽春天,拥抱美好生活中的“诗和远方”。更多的“花样”故事,正在姑苏大地的阡陌间,蓬勃绽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