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非遗麦秆画,这位传承人坚持了47年
2025-04-29 11:03:00
顶端新闻记者 李刘洋 丁博洋 文/图/视频
田地间寻常可见的麦秸秆,却在河南非遗陈氏麦秆画传承人陈振强的手中“变废为宝”。他执秆为笔,将中原大地的文化底蕴、山水人文勾勒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麦秆画。
如今,陈振强已坚守传承麦秆画47年。这既是他心之所向的热爱,也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我有信心把麦秆画发扬光大,让它成为河南乃至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
陈振强工作室所陈列的麦秆画作品
麦田里玩出的“魔法”
出生于开封杞县的陈振强,自幼在麦田里滚着玩,对麦秸秆有着天然亲近感。他以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制作天地风雨、花鸟虫鱼及人物风景等画作,玩出了属于自己的“魔法”。
4月25日,顶端新闻记者走进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特聘大师陈振强的麦秆画工作室,屋内学生们正将麦秸秆碾平、熨烫,全神贯注地投入制作中。
作品《汴京龙亭》《铁塔行云》
工作室内陈列着陈振强多年来创作的作品,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汴京龙亭》和《铁塔行云》,“45年前制作了这两幅作品,至今颜色一点没变,这是麦秆画长期保存的优势。”
陈振强回忆起与麦秆画最初结缘,1977年高考,他以一分之差落选,迷茫地走在麦田里,脑海中浮现历史老师讲过的故事:相传刘秀被王莽追杀时藏于麦地,麦草化作树林掩护,后来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百姓视麦草为祈福圣物,民间麦秆画也因此成为皇家贡品。
深受触动的他心想:古人能让麦秆画成为贡品,青年人也能做好麦秆画,让它成为国礼。
自此,陈振强便踏上麦秆画创作之路,积极向化工老师请教钻研麦秆染色等难题。1986年,陈振强的麦秆画作品在开封市汴京公园工艺品展上一鸣惊人,荣获特等奖。1988年,麦秆画作品在河南省工艺品展览会上又获得一等奖。
上世纪90年代,陈振强与杞县企业合办工艺美术厂,两年后因经营不善关停,他不得不转行经营装修公司。直到2010年,陈振强迎来了事业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一位学生的电话让他看到麦秆画在南方市场的广阔前景,他便毅然南下考察,跑遍全国麦秆画企业,汲取众家之长。
一“麦”相传
“采百家花,酝自家蜜”,经过两年闭关钻研苦练,陈振强改进蒸、煮、浸、剖、刮、碾、画、剪、烙、贴、烫等十几道工序,并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烙画、贴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陈氏麦秆画”创作风格。
近年来,陈氏麦秆画多次获得“中国文化博览交易会”金奖、“中国传统工艺品”一等奖、“河南省民间绝活”金奖等荣誉称号。陈振强所开创的“陈氏金麦艺”作品,在“海上丝路文化之旅”中被列为指定产品,作为国礼赠送国外友人。
独具匠心的麦秆画,不仅在国内备受青睐,还远销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
除了在创作上取得成就,陈振强还积极投身于麦秆画的传承与推广工作。他多次走进高校举办讲座,亲自授课示范,让上万名年轻学子领略麦秆画的魅力。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学生正制作麦秆画
“作为陈氏麦秆画非遗传承人,如今,我最大的心愿是培养更多徒弟,让这门非遗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在他看来,让年轻人掌握麦秆画制作技艺,不仅能帮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让非遗文化扎根年轻一代心中,培养出更多有责任心、技艺精湛的传承人。
来源:顶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