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十五运广州赛区不设传统“全运村”!运动员“分散居住、赛时集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20:26:00    

5月2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办全运、提品质”暨十五运会足球项目女子16岁以下组比赛新闻发布会。会上,十五运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十五运会足球(女子16岁以下组)竞赛委员会介绍了十五运会足球项目女子16岁以下组比赛筹备情况和广州赛区赛时整体筹备情况。

交通保障是全运会各项工作的重要一环。发布会上,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一级调研员(市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综合保障部、接待部副部长朱光介绍了广州在提前谋划全运会交通保障方面的进展情况。

据介绍,本次全运会运动员采用了“分散居住、赛时集中”的方式,没有设置传统的“全运村”。赛时接待酒店有23个,比赛场馆达30个,分布在广州各个区,面临中心区交通流量大、外围区交通里程长等挑战。同时交通服务保障对象包括参赛运动队、志愿者、观赛观众等13类人群,给赛时交通组织带来压力,也对统筹开展交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坚持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硬建设”与赛事运行交通保障“软服务”两手抓,主要加快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规划先行,科学设计保障通道。按照“一主一备”原则,规划交通保障通道213条,约1300公里,完成赛事保障“大流线”规划,确保抵离站点、酒店和涉赛场馆等关键场所之间交通便捷通达;编制了“一场三站”、涉赛场馆和酒店内外交通组织流线方案及图册,确保重点涉赛场所交通保障“小流线”安全顺畅。

二是锚定关键,着力提升道路品质。我们以重要场馆、门户、通道为核心,编制《广州市道路环境提升工作方案》,分批推进59个城市道路品质提升项目,截至目前,已完工项目20个,正在施工的有37个,开展前期工作的有2个。接下来,将积极推进涉赛交通标志的更新优化,首批将更新201条交通保障线路上的1208块标志牌,以及135个广州重点发展平台、功能区和场馆的出行指引,以点带面点亮城市价值空间,提升广州城市形象。

三是互联互通,持续织密出行线网。去年,已建成南中高速和南沙联络线、佛清从高速北段等8条高速公路,打通广佛放射线二期等衔接道路15条,大湾区首条地铁环线——地铁十一号线也已通车。十五运会开幕前,力争开通地铁10号线、12号线东段和西段等轨道交通线路。进一步完善广州线网体系,强化广州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

四是强化组织,压实赛事交通保障。将组建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保障和运输服务工作。联合市、区各部门组建“市级交通中心——区属现场调度点”的扁平化快速调度网络,对赛事保障车辆进行一体化调度。结合赛事侧各类人员出行特点,加紧研究赛事交通服务保障政策,明确参赛运动队、工作人员等13类群体保障服务的内容和标准,设定6种服务场景,嵌入9种服务模式,确保赛事出行保障到位。

五是优化服务,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根据市民游客观赛和文旅出行的需求,我们还将优化途经市内比赛场馆、商圈、景区等重点区域的公交线路和站点,通过开设临时公交专线、延长地铁线路运营服务时间、科学安排运力等,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在主要比赛场馆周边设置出租车和网约车临时上落客点,加强现场运力调度调配,持续抓好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工作。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张喆、吴子良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