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育未来|林国胜: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2025-09-10 13:09:00
9月初,步入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宽敞明亮的校园里,冬青透绿,大道通达,绿茵场上喝彩不断,教室里书声琅琅。处处洋溢着文明有礼、进取向上的青春气息。校长林国胜满是激动和骄傲,和记者谈论起学校今年的高考成绩。
六盘水市八中高考本科上线率从2022年的65.03%提升至2025年的88.06%,学校连续三年在六盘水市高考进出口成绩同层次学校中位居前列。“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发展机会,才有了更多实现梦想的可能。”林国胜动情地说道。
林国胜
作为一名在广东省中山市深耕了36年的教育工作者,林国胜参加过脱贫攻坚时期云南省昭通市的支教工作和广东省潮州市磷溪中学的帮扶支教工作。2024年8月,在接到去西部帮扶的任务后,他义无反顾,再次踏上征程,奔赴千里之外的贵州,任六盘水市第八中学校长。
一方面要维持上一轮帮扶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做出新的成效,初来乍到的林国胜内心忐忑。
六盘水市第八中学是水城区最大的一所综合性高中,创办于2007年,占地317亩,现有教师315人,学生3243人,68个教学班。由于学校地处西部县城,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优秀生源和优秀师资流失的现象,同时,在学校硬件建设和教育教学理念方面和东部发达地区有不小差距。如何补齐教育发展的短板,承载着当地群众的深切期盼。
林国胜正在和学生交流。
经过广东省中山市近四年的对口帮扶工作,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已经实现从“基础改善”到“质量提升”的跨越,但仍需要从“外部输入”转向“内生发展”。
“帮扶教师立足当下脚踏实地抓好教学,提升育人水平,同时中山市尽其所能帮助改变学校基础设施,这就是长远和急需共同推进。”林国胜坚信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他将帮扶重点放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上,组织实施教师分级分类培养,把中山的专家“请进来”,积极促成教师“走出去”。
想要留住好的生源,实现学习生态的长效优化,根本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拥有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教学团队。林国胜邀请中山市、六盘水市相关专家把脉课堂,及时制定课堂整改提升方案;成立学校学术委员会、组建名师工作室;成功举办两届教学比赛,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
林国胜和学生们一起植树。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是夯实教育根基、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在林国胜等帮扶团队的努力下,基于过去3年帮扶成效,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在管理、办学、师资、学生素质及品牌建设上全面提升。学校构建了“中山——水城”“市三中—市八中”线上线下教育教研平台,推进“青蓝工程(师徒结对)”,通过师傅带教、集体备课、抽查听课、相互评课、示范课等多元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一大批荣誉,还有一批老师成功申报了市、区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
林国胜正在上课。
为更好地发挥中山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创办了师资高硬核、建设高标准、资助高精准的中山教育品牌班“中山班”。目前,已累计开办两届4个班,共202名学生。中山市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等捐资成立了惠及76名学生市八中“慈善阳光班”和“宏慈爱心基金”,家境困难的学生能免除后顾之忧,安心上学。
这场跨越千里的教育帮扶协作,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流动,更是先进理念的传递和实干精神的合作。林国胜表示,学校将通过数字化赋能、师资本土化、课程精准化、保障常态化等举措,将帮扶成果转化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真正实现山海协作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晏惠轩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