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新京报社论
2025-08-29 14:23:00
民企500强万亿研发投入背后,是对科技自主和创新驱动的强大信仰。图/新华社
据报道,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京东集团、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位居榜单前五位。
报告显示,2024年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43.05万亿元,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整体规模持续提升,经营效益持续向好,社会贡献持续彰显。
这一年度榜单不仅是企业规模和竞争力的展示窗口,更是观察中国民营经济活力、发展趋势与社会贡献的重要坐标。中国民营企业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展现出顽强的韧性与持久的活力。
报告从规模、效益、创新、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对民营500强企业进行整体评估,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其一,民营企业500强境外业务韧性凸显。实际填报企业的出口总额1.7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5.17%;境外营业收入总额为3.19万亿元,增长14.74%;年末境外资产总额为2.44万亿元,增长8.14%,增速远高于整体营收和利润增速。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外部不确定性大背景下,这显得尤为可贵。这表明中国民营企业正在以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市场韧性,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成为不确定性中的一种“确定性”。
其二,过去一年,民营企业整体研发费用与研发强度再次双增长。2024年民营企业500强在研发上总共投入经费1.13万亿元,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77%。横向对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民企500强占其三成。
研发强度是指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最能体现对科研投入的重视和决心。根据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数据,其平均研发强度为1.90%。民营企业500强2.77%的数字,不但远超平均水平,其中14家甚至超过10%,华为则是超20%。这万亿研发投入背后,是对科技自主和创新驱动的强大信仰。
而近年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果,又在驱动中国科技创新生态发生结构性改观。根据5月份发布的“全国科技创新企业500强榜单”,民营企业达260家,占比52%,超过央企和国企总和(240家,占比48%)。
这表明,中国科技创新生态正从以前“国家队”主导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模式,扩展向多元协同创新的格局。民营企业在科技上的崛起,不但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也大幅提升了国家的整体科研实力,更为中国创新增加了活力。
民营企业生产效率高、对市场需求反应快,往往能够积极拥抱新技术、敢于试错,也因此,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世界级水平的科技民企。其中包括华为、腾讯这样的民企500强巨头,也包括寒武纪、海光信息这样的A股科技龙头,以及宇树科技、Deepseek这样的科技“小龙”,它们共同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这使得中国科研力量既长于攻关载人航天、超级工程,又能胜任大模型和机器人,这种“顶层突破+市场驱动”的组合,正在形成中国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整体发展迅速,但民营科技创新的不均衡依然明显,研发投入和专利成果多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少数龙头企业,区域之间的创新发展差距明显,对科研人才吸引力存在欠缺。国家还应出台更多法规政策,持续支持、鼓励民企创新,让民企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
在民营经济促进法中,专设一章支持、保障民营经济组织进行科技创新。包括支持有能力的民企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企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相信随着民企科技潜能的进一步释放,中国将更快实现由制造大国向科技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