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肠道里有恶性肿瘤的人,身体一般会有5个表现,留心观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21:36:00    

凌晨三点,52 岁的刘先生又一次被腹部隐痛唤醒,跌跌撞撞冲进卫生间。这半年来,频繁的便意像个甩不掉的影子,他总自嘲是 “人老了肠胃娇气”,直到朋友一句 “去做个肠镜吧”,彻底打破了平静 —— 一纸肠癌中期的诊断书,让原本规律体检的他瞬间懵了。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医院的肿瘤科重复上演。

肠道里的 “沉默杀手” 为何难察觉?

在消化科诊室,医生每天都能遇到把便血当痔疮、把腹痛当肠炎的患者。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数据显示,85% 的肠癌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这是因为肠道有着超乎想象的 “隐忍力”:初期肿瘤像潜伏的刺客,藏在褶皱间悄然生长,既不影响肠道正常蠕动,也不会引发明显痛感。直到肿瘤长到核桃大小,压迫神经或堵塞肠腔,才会暴露出蛛丝马迹。

我国肠癌发病率正以每年 4.2% 的速度攀升,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临床记录显示,20-40 岁患者占比从 5 年前的 8% 上升至 15%。那些藏在生活里的 “催癌剂”,正一步步把健康推向悬崖:

久坐成 “瘤”:写字楼里的白领们,每天坐着的时间超过 10 小时。肠道蠕动速度比常人慢 30%,代谢废物像淤泥般堆积,反复刺激肠壁。

重口陷阱:夜市摊上的烤串、外卖里的红油火锅,高油高盐的饮食让肠道菌群失衡,致癌物在肠道内疯狂滋生。

烟酒 “助攻”:老烟枪的肠道细胞每天都在尼古丁的 “攻击” 下受损,饮酒者的肠黏膜如同泡在酸性溶液里,加速癌变进程。

身体发出的 5 个 “求救信号”

河北省老年病医院的肠镜检查室里,总能发现因忽视症状而延误治疗的患者。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其实是肠道在大声呼救:

① 便血 “异常红”

正常痔疮便血多为便后滴血,颜色鲜红且不与粪便混合。而肠癌便血常像 “混进墨汁”,大便一侧带暗红血迹,或呈现柏油样黑便。62 岁的张阿姨因把便血当痔疮,错过最佳治疗期,确诊时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

② 屁味 “臭到刺鼻”

办公室里突然弥漫的腐臭味,可能是肠道在报警。当肿瘤组织溃烂坏死,屁里会夹杂腥臭味,比普通屁刺鼻得多。年轻程序员小李因频繁放臭屁就医,最终查出乙状结肠癌。

③ 排便 “形状突变”

原本粗圆的大便突然变细,或呈扁条状,像被挤过的牙膏。这是因为肿瘤挤压肠腔,导致粪便通过时形状改变。退休教师陈叔发现排便变细半年,检查时肿瘤已堵塞 2/3 肠腔。

④ 肛门 “坠胀难忍”

总感觉肛门有异物感,排便后仍有坠胀感,甚至伴随里急后重。这种异常的 “便不尽感”,可能是直肠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导致。45 岁的出租车司机王先生,因长期忽视坠胀感,确诊时癌细胞已转移。

⑤ 腹痛 “持续加重”

不同于普通肠胃炎的间歇性疼痛,肠癌引发的腹痛像被绳索勒紧,且随时间逐渐加剧。当肿瘤引发肠梗阻,腹部还会出现鼓胀、肠鸣音亢进,如同肠道在 “敲警钟”。

肠道健康的 “防御工事”

在陆军军医大学的健康讲座上,医生反复强调:预防肠癌,比治疗更重要。这些日常小事,正在为肠道筑起防线:

餐盘 “红绿搭配”:菜市场里的西兰花、胡萝卜,搭配杂粮饭,膳食纤维如同肠道 “清道夫”,加速废物排出。

基因 “早筛把关”:有家族肠癌病史的人,从 30 岁起定期做肠镜,如同给肠道安装 “监控摄像头”。

运动 “唤醒肠道”:晨跑时肠道跟着有节奏地蠕动,每周 3 次快走,让肠道代谢速度提升 20%。

当刘先生的故事还在警示着更多人,医院走廊里仍有人因忽视症状懊悔痛哭。那些被当作小毛病的异常,或许正是癌症的 “前哨战”。你是否也忽视过身体的这些信号?评论区聊聊你的健康小习惯,提醒更多人守护肠道健康!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