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广东部分地区颗粒物浓度超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7:03:00    

4月13日,广州出现灰霾。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过去这个周末,伍小姐从深圳赶回佛山顺德老家“行晚清(清明节扫墓)”,“周六上山还没什么感觉,周日拜山时雾蒙蒙的”。后来她才知道,原来“雾”是灰霾。

北风携带沙尘罕见地翻越南岭,4月12日傍晚至13日白天,广东大部分市县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广州、佛山等地多个灰霾预警生效。“此次沙尘天气是近15年来影响广东最明显的一次。”据广东气象部门消息,预计随着风力增大,17日浮尘才会消散结束。“这些都算极端天气。”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向南都记者表示,这次北方出现的大风天气从风力上达到极端,伴随在广东出现的沙尘天气也是不多见的。就在上周,中央气象台连发大风、暴雨、强对流、沙尘暴、暴雪预警。许小峰对今年的极端天气走向作出预判,“这次的大风天气已经给我们一个信号,极端天气事件从春季就开始了,后期要保持警惕”。

广东沙尘并非沙尘暴,是浮尘天气

韶关一家洗车店的店主张先生发现,13日上午,前来清洗的车辆比平时多了一些,“平时大家比较喜欢下午或晚上来”。得知广东出现沙尘天气后,他告诉南都记者,建议车主等天气好一些再来,“这样就不用担心白洗了”。

过去这个周末,北风携带沙尘罕见地翻越南岭,笼罩广东。截至13日13时5分,广州、佛山共有14个灰霾黄色预警信号生效中。广东气象部门向南都记者分析其路径与走向,受强烈的蒙古气旋影响,11日白天,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沙尘暴天气。随着强冷空气南下,沙尘随后一路南下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12日,广东强对流自北向南影响结束后,在空中冷空气大风作用下,部分沙尘翻越南岭山脉进入广东。12日傍晚至13日白天,广东大部分市县罕见地出现了扬沙或浮尘天气,最低能见度下降至5-10公里,大气颗粒物PM10的监测浓度明显上升。13日夜间-16日广东风力明显减弱,全省空气较干燥,粒子直径较小的颗粒物悬浮停滞在空中,不容易快速消散,因此中北部市县仍有分散浮尘;16日夜间-17日,随着风力增大,浮尘消散结束。

社交平台上,“广东沙尘暴”等话题成为热搜词条。中央气象台专门解释,“广东的沙尘其实不能叫沙尘暴,而是浮尘天气,属于沙尘天气中比较轻度的”。

沙尘天气按照严重程度划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等,区别在于能见度和是否伴随有大风,浮尘的能见度低于10公里,且风力不大;扬沙能见度在1-10公里内,伴随有大风;沙尘暴的空气更浑浊,“黄感”更重,能见度一般小于1公里,强沙尘暴能见度小于500米。

沙尘天气出行要戴口罩

南都记者周末走访发现,广州花城广场、海心桥等多地,散步的市民、玩耍的小朋友已经“全副武装”戴好口罩,还有游客背对着“模糊”的广州塔合影留念。

罕见沙尘天气之下,各方积极做好应对。

13日凌晨,广东气象部门第一时间提醒,“北风携带的沙尘已从北方吹进广东,部分地区颗粒物浓度已经超标,出行记得戴口罩”。许小峰向南都记者表示,从个人健康来说,沙尘天气对呼吸道健康影响比较大。另外,由于沙尘天气导致能见度降低,交通部门也要特别注意这类灾害的影响,“包括高速公路、航空等,都有可能因能见度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解析

强冷涡系统快速南下致南方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尘沙,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在我国,沙尘天气多发于春季,主要源区包括蒙古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在沙尘天气的影响下,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会急剧上升,尤其是PM10、PM2.5等微小颗粒物,能够深入到呼吸道,甚至进入血液,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广东的这种沙尘天气比较少见,原因是从蒙古国一带的强冷空气从北直接杀到华南,这在我国春季属于很强的冷空气了,而PM10值较高也属于典型沙尘天气。”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向南都记者说道。他说,PM2.5属于细沙尘,而PM10属于粗沙尘,是从北方吹过去的沙尘。“因冷空气很强,所以把整个沙尘从北向南推了过去,是典型的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南方沙尘天气。”

广东气象部门分析,此次沙尘天气是近15年来影响广东最明显的一次,以往沙尘多集中在近地面低空传输,当气流遇到南岭山脉时,被迫抬升或绕行,沙尘因重力作用沉降或被山体拦截。但这次强冷涡系统快速南下,形成持续强劲的偏北风,将沙尘抬升至数千米高空,直接“跨过”南岭山脉,影响广东全境。

为什么这次沙尘影响范围这么广?中央气象台解释,上游地区出现强沙尘暴,起沙量很大;高空风力强劲,移动速度快,沙尘传播距离更远;沙尘沿偏北路径传输,更容易深入南方;沙尘传播过程中无降雨进行沉降清除。

上一次影响到南方的沙尘天气还要追溯到2010年3月19日-22日,福建、台湾等地出现浮尘天气。“这次沙尘影响到两广地区和海南岛,的确少见。”

提醒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今年可能还会出现多次极端天气

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此次大风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突破极值站点多等特点。10日至13日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沙尘天气,最远传输至海南岛北部,影响面积超430万平方公里。

“这些都算极端天气。”许小峰向南都记者表示,这次北方出现的大风天气从风力上已达到极端,伴随在广东出现的沙尘天气也是不多见的。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这种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比较大。”按照国际上科学界的研究结论,全球变暖影响,易引起极端的天气事件发生。

极端天气表现形式不同,包括暴雨、台风、高温、低温、干旱、大风等,“本质上反映了天气气候波动性增强,在时空上振幅加大”,具体体现在温度、湿度、降雨、大风、旱涝等极端事件出现的频率增多,突破极值。

“今年可能还会出现多次极端天气。”许小峰回顾近几年我国出现的极端天气,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2023年华北大暴雨,2024年出现高温、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

从全球温度来看,2023年创全球高温纪录,2024年再次刷新纪录,“今年可能受到冷海温事件影响,全球温度有可能不会超过前两年,但从第一季度的情况看,仍处于高位区,不容乐观”。

“这次的大风天气已经给我们一个信号,就是极端天气事件从春季就开始了,对后期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要保持警惕。”

“根据现在的预报水平,比如台风路径、暴雨过程等都能提前两三天做出预报,总体趋势、大致发生的区域可以总体确定。强度和落区则要不断跟踪分析,及时调整。”许小峰表示,精准化预报确实还有难度,做不到百分之百准确。

对于极端天气的防御,他认为,气象部门做好天气预报后,还需要应急、水利、农业、交通等部门相互配合。

“政府部门要下更多功夫,加强极端天气防御的组织协调,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协调能力,包括信息的及时交换。”

多地发布灰霾黄色预警

截至13日18时,广州荔湾、从化,佛山顺德、高明,江门鹤山、蓬江等地,发布灰霾黄色预警。根据灰霾黄色预警信号防御指引,驾驶人员注意安全,小心驾驶;机场、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经营管理单位采取措施,保障安全;居民需适当防护,减少户外活动,建议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适时停止户外活动。此外,广东消防部门以及广州、韶关、江门、清远等地的生态环境局均发布了沙尘天气的相关防护指南。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韦娟明

采写:南都记者 杨婷 薛凯莹 韦娟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