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突兀的意思是什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2 09:21:0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原诗与节奏 古体诗(歌行体)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文常填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解词

三重茅:多层茅草。 忍:狠心。 能:如此,这样。

1.罥:挂结2.长:高3.俄顷:一会儿4.向:接近5.衾(qīn):被子6.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7.何由:怎能,如何 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8.突兀(wù):高耸的样子9.塘坳:水势低的地方 10.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四、解读诗意:

八月深秋时节,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的多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江去,散落在对岸的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挂结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到池塘水中。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粗布被子盖了好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一下雨屋顶就漏水,床边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房顶的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不停地往下漏。自从遭受安史之乱,我睡觉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任凭风吹雨打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独自被秋风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五、理解默写。

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大风过后,天空阴沉迷蒙,秋雨即将到来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自己虽身处穷困之境,却依然心忧天下寒士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抒发诗人身居陋屋仍关心百姓疾苦的句子:

4.《茅屋》中与“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5.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甘愿牺牲自己以换取百姓温暖的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概括地写诗人长期以来生活贫困的句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展现了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

8.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济世情怀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六、归纳中心: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由茅屋被风雨袭击的遭遇,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以及博大宽广的胸怀


七 历年中考题集锦

1.(2018河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2012河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回答问题。(6分)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 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分)

(2)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做铺垫。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3)请对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答出“修辞手法”给1分,答出“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给1分)

3.描述“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呈现的画面。(3分)

示例: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乌云像墨一样黑,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意思对即可)

4.诗中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对恶劣天气或生活环境的描写。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3分)

示例一:八月秋高风怒号:“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从听觉角度写出秋风声势之盛。

示例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环境描写,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做铺垫。

(举出具体句子并合理分析给3分,意思对即可)

5.(2015百色)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安史之乱这一背景下老百姓苦难的生活 ;(1分)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抒发诗人先人后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1分)

6.群童抱茅单是“欺我老无力”吗?这一情节对后文有何作用?

不是。是因为贫困。是结尾的伏笔。

7.找出第一节后三句中的动词,说说这些描写中透露出诗人当时怎样一种心情?

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动词组成一幅幅图画,牵动诗人的视线和心,透露出诗人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8.第二节从表达方式看,主要属于什么?“归来倚杖自叹息”的“自”如何理解?

记叙。“自”显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与帮助,暗示世风淡薄,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深广。

9.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诗人从当时个人的苦难遭遇,想到天下广大寒士的命运,因此他大声疾呼,希望普天下的寒士都能得到庇护所,安居乐业。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以及博大宽广的胸怀

10.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作者通过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仍然表现了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以及博大宽广的胸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