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黄鹤楼导游词(武汉黄鹤楼景点介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2 09:36:31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长江边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屡建屡毁,重建于1985年。黄鹤楼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


主要景点:

1、主楼景观

1985年6月重建落成,黄鹤楼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与陈设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

一层:大厅正中藻井高达10余米,正面壁上为高9 米、宽6米的彩色瓷画《白云黄鹤图》,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层:大厅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6个时期的黄鹤楼模型,大厅正中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

三层:楼内有组画《人文荟萃》,再现了李白、崔颢、岳飞、陆游、辛弃疾、黄遵宪、康有为等登楼赋诗的情景。

2、胜像宝塔

胜像宝塔又名白塔,因外形类似灯笼,俗称“孔明灯”。修建于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是黄鹤楼古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为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建,是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塔高9.36米,座宽5.68米,采用外石内砖方式砌筑,以石为主,内部塔室使用了少量的砖。塔体内上逐渐收缩,尺度愈缩愈小,其轮廓线条大体呈三角形。塔的外观分座、瓶、相轮、伞盖、宝顶5部分。

3、岳武穆遗像亭

位于公园东区岳飞铜雕像前,在白云阁以东302米处。亭于1937 年8月建成,1981年重新修整。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这里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该亭坐北朝南,木石结构,亭高6米,台前有3 级台阶,麻石垒成。亭台直径约6米,环以直径为0.4米、高约3米的麻石圆柱。亭呈六角形,碧瓦攒尖顶,六角系金丝鲤鱼尾,顶尖呈葫芦形,青瓦盖顶,单檐外展。亭檐匾额“岳武穆遗像亭",在亭的西、南、东面建有精忠报国石坊、鞠躬柏、“还我河山"石刻、岳飞铜雕塑像及大型青沙石浮雕等。

4、古郢州城垣

古郢州城垣遗址位于黄鹤楼以东92米处,沿蛇山山脊东去至高观山巅白云阁,全长180余米,是武汉三镇现存最古老的城垣遗迹,也是与黄鹤楼历史有着密切联系的郢州城的一部分。城垣系三国孙权所建夏口城扩建而成。夏口城后改为郢州城。

5、宝铜顶

宝铜顶即清同治黄鹤楼楼顶,陈设在黄鹤楼正东92米处。铜顶为青铜铸成,中空,顶高3.4米,底径1.8米,壁厚4厘米,重约2吨。整个顶分为三部分,上端为宝瓶攒尖顶,中邵呈两个球体叠加形成的葫芦型,底部为莲花宝座型。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被火焚毁后,仅遗此物。

总之,黄鹤楼,如同一座屹立于时光之巅的文学殿堂,它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登高之志与诗意情怀。这里,诗人们曾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倘若你有闲暇之余,定要来此一览,感受那跨越千年的文化韵味,让黄鹤楼的诗意与风采,在你的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