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隐居山林生活真实图片(隐居深山靠谱吗?那8个隐居在福建深山的年轻人,如今怎样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30 09:35:39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山村成了现代人心目中的“围城”,在里面的人想出来,在外面的人想进去。

曾经那些父母口中所谓的“如果你将来没出息了,就只能回乡下种田”,如今却变成了“他竟然辞职回乡去种田了,简直太让人羡慕了……”

那些不管是李子柒还是其他田园博主的镜头里所呈现出来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让无数为了生活而负重前行,在不断的内卷和内耗中身心俱疲的现代都市卑微打工人无比羡慕。

尤其是自从疫情爆发后,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影响,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出现了可怕的“35岁即失业”和某些行业大面积裁员的残酷就业环境,更让让无数的职场年轻人开启了逃离了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大冒险。

这些“逃跑”大军中,有人回到家乡开始没有内卷的躺平生活,有的追寻当初的美好幻想,到陌生的地方找了一个小院,开辟了一块菜地,开始了别样的农村生活。

这样的果决,让很多想退却不能退的年轻人无比羡慕,但是,这样的日子,真的如外人看起来的那般快乐吗?

这个问题,如果问问小雷和小群,也许会听到不同的答案。

小雷和小群,是在2015年的时候到福建北峰山开启他们的隐居生活的。渐渐地,又有6个和他们一样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放弃了原本的都市生活,跟随他们的脚步来到山上。

这8个年轻人,把他们的小院子打造的宜家宜室,再通过自己的劳动,自给自足,一度过上了曾经心心念念的理想生活。

可如今,当初热闹的小院,却只剩下小雷和小群这两个最初的访客。

而这两个元老,面对友人们的离开,同样也陷入了茫然。

其实,小雷和小群两个人,是极其有主见的人,他们并不是那种轻易会被人影响的人。否则也不会率先做出隐居深山的决定。毕竟在来到北峰山之前,他们可是在专业类艺术院校拿到了硕士文凭的高材生。

凭借他们的文凭和实力,即便是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想要一份不错的工作养活自己,也不在话下。

但是学艺术的人,心中总会比普通人多了一份纯真和理想,尤其是小雷和小群。

他们两从小就特别向往山林生活,对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并不感冒,于是在学业有成后,两人就早早的结了婚,并且选择北峰山开启了自己的婚姻生活。

紧跟着他们小夫妻的,是他们的一个叫小文的好友。小文是个设计师,平时长期受到甲方爸爸的“压榨”,在不停的改稿中几度崩溃,高强度的压力让年纪轻轻的他就患上了严重的失眠。

得知好友小雷隐居深山的决定,迫切想要睡一个好觉的小文,也毅然决然的跟随了好友的脚步,来到了小院中。

随后,又有五个同行朋友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8个年轻人,通过自己的艺术才华和绝佳审美,自己动手,把一个普普通通的“陋室”,打造成心目中的桃花源,这其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不足为外人道也。

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每天加不完的班,没有改不完的稿,更不用每天面对那喋喋不休的上司还有让他们睡不着的任何焦虑,这里只有鸟语花香,山林小溪,每天可以闻着大自然的清香睡到自然醒,身边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劳作,一起聊天,一起野餐,一起享受生活。

与之前迥然不同的安逸环境,让这几个年轻人彻底的放松了下来,他们非常享受这山林中的生活,甚至还高兴的把自己的父母也接过来住了一段时间。

既然这隐居的日子如此舒坦,为何其他6个人要离开呢?而暂时留下来的小雷和小群,他们能坚持到最后吗?

关于大家离开的原因,说起来其实十分简单。

第一个最首要的原因,就是经济问题。

虽然在深山中生活,大部分的蔬菜可以自己种植,但是一些生活必需品,还有肉啊等食材,还是需要花钱购买的。这就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来支撑。

对于小雷和小群两个业务能力杠杠的专业人士来说,即便是远程办公,他们也同样可以在线上接到各种业务,从而获得相应的报酬。所以他们并不需要为自己的生计发愁。但是其他6个人就没他们这般实力了,因此或多或少的不得不面对经济上的压力。

除了这一点以外,生活在深山的弊端,很快就凸显了出来。

因为与世隔绝,所以交通不便,而作为年轻人,又有很多必须要购买的东西,要想获得这些东西,这些年轻人常常需要花一天的时间下山再上山,这对于过惯了便捷式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来说,除了不习惯以外,还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办事效率。

经过了第一阶段的新鲜感后,他们慢慢的开始怀念起之前的“灯红酒绿”,怀念起一个电话就能喊到的外卖,一个高铁或者飞机就能到达的天涯海角,甚至与就连一个扫码就能随时骑走的共享单车,都成了他们思念的对象。

除此之外,每天辛苦的田间地头的劳作,只为了在长时间的等待后获取一些朴素的蔬菜的行为,也让他们渐渐失去了耐心。那些在别人的镜头下令人期待的播种、浇水、施肥、等待开花结果,到了自己身上,只剩下日复一日无聊的等待。久而久之,原先设想的那种自给自足的激动,很快就被厌倦所代替。

但是如果不自己种菜,就意味着要自己下山去买菜,那样的话,不仅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也让这样的隐居变得没那么的有意义。

再加上身处深山,山路蜿蜒盘旋,出行十分不便,而山上没有任何的监控设施,在安全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于是,渐渐地,有人不得不放弃这心中的桃花源,离开北峰山的小院,回到现实中,继续自己辛苦的“搬砖生活去了”。

有人带头离开,其他的人就容易动摇了,陆陆续续的,最后就剩下小雷和小群这一对小夫妻依然坚守。

对于这对小夫妻来说,毕竟一开始就是他们自己先决定来到北峰山的,所以他们思想准备显然比其他人更充足一些,他们的毅力也更坚定一些。

但是,他们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烦恼。

那就是,他们的年龄慢慢大了,按照他们的人生规划,他们将不可避免的开始考虑生育问题。

如果要生孩子,这北峰山显然不是一个好地方。

这周围没有医院没有月子中心,不管是怀孕还是生产,都极其的不方便,想要确保顺利生产和产后的良好修复,这里现有的医疗条件和配套设施显然是没办法实现的。

另外,即便是克服生产这个难题,那么以后呢?

孩子会慢慢长大,他们需要接受更好的学习和教育,而北峰山的附近只有一个镇上有一所小学,因为是在山区,这个小学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十分有限,这对于接受过极好高等教育的小夫妻两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

总不能为了只顾自己舒服,就把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置之不顾吧?这对于孩子的将来,显然是一件不负责任的事情。就算他们肯这么干,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是不可能答应的。

另外,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不可避免的生病,那么到那个时候,他们根本没办法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医,万一出现一些意外,该如何是好?

光是想想,就让这对小夫妻心生担忧。

另外,在北峰山住久了,小夫妻两也发现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困难。

比如说,由于北峰山位于福建山区,当地雨水很多,气候十分湿润,这就导致了小院里一到雨季就“水患成灾”,尤其是夏季来临,常常出现雷暴天气,那磅礴的大雨和巨大的雷电轰鸣,令人不仅胆战心惊的同时,小院也时常会不可避免的遭受到很多来自大自然的意外“馈赠”。

每到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对小院损毁的部分进行必要的修缮。几次三番下来,不仅弄的精疲力尽,两人的心情还十分郁闷。

医疗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不足,居住条件的弊端,摆在了小两口面前,即便他们可以降低自己对物质的欲望,最大限度的享受在深山中的这种放松和自在,但是他们却无法克服那些摆在现实面前的硬件上的缺失。

因此,即便现在他们暂时还没有离开,可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许终将要告别自己心心念念的世外桃源,回到冰冷的钢筋混凝土中去。

毕竟隐居生活虽然很好,但是却不适合一般人长期居住,尤其是在正值生育最佳期的年轻夫妻们来说,这更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不过呢,即便他们离开,也不代表着他们与这难得的心灵放松地此生不复相见,他们可以等将来闲暇下来后的某一天,带着他们的孩子偶尔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来重游父母当初的心灵乌托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