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广州中山 ,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9 09:35:28    


中山,珠江口西岸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广东四小虎之一。

这里还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岭南近代商业文化的萌芽地之一。

当然,这里还有各种美丽乡村、博物馆、陈列馆、展示馆,古街老巷、秀丽公园和各种网红打卡地,以及环境优雅的度假酒店。

中山四天三晚慢游之旅,收获多多,请跟随我们一起游览中山吧!

由于内容较多,特地分为风景篇(含住宿)和美食篇,本文是风景篇。

路线

各地到中山的交通

飞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深圳宝安机场。

动车、城际等:可以坐到中山北站或中山站。

汽车:周边城市都有直达中山的班车。

建议自驾车前往中山,或者抵达中山后租车自驾,公共交通也是比较方便的。

第一天:各地抵达中山市,品尝地道美食,游览圣狮村。晚上入住中山红博城大师园。

第二天:游览红博城、三乡雍陌村、三乡桥头村、罗三妹山,晚上入住中山温泉宾馆。

第三天:游览岐江公园、孙文西路、中山市博物馆、紫马岭公园,晚上入住中山艾美酒店。

第四天:游览中山66号公路。

玩转中山

圣狮村

中山古村密布,华侨众多,既有优美的城市风光,又有秀丽的乡村风貌,我们的中山之旅,其中一站就是被称为“珠三角最美乡村”的圣狮村。

圣狮村位于中山市沙溪镇,依山面河而建,村落的背后是秀丽的狮山、象山和海兜山,前面是蜿蜒流淌的狮滘河,大约在南宋时期就有先民到此地居住,当时圣狮村的部分低洼区域还是浅海水域,古人只能依靠捕鱼为生。后来,地质变化,海潮退去,留下一大片辽阔的平原和蜿蜒流淌的河流,圣狮村开始加足马力发展,据说“圣狮”两字正是起源于狮山以东的古海湾圣狮湾。

时光匆匆,昔日的滨海乡村蜕变成美丽新农村,村内保留了很多古代建筑,其中以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数量最多。

漫步在宁静的巷陌,欣赏一座座古朴的民居和历史建筑,仿佛回到了旧日。

这里有古旧的门窗,斑驳的老墙,典雅的牌坊,古老又粗壮的大榕树和木棉树,还有精美的灰雕纹饰,每个小景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历史韵味。

圣狮村有两座百年清代牌坊,至今保存完好,其中一座紧靠狮山,另一座面朝狮滘河。距离河边不远的“期颐偕老”牌坊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这座牌坊采用花岗石雕凿构筑,顶部有鳌鱼、狮子、宝塔石雕像,坊楣有“圣旨”等字样。

这座牌坊对于圣狮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它是光绪皇帝为表彰村民彭藻文夫妇年满百岁仍然健在而修建的。

在那个年代,朝廷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百姓的健康。莫说当年的医疗条件远不如当下,夫妻双双年满百岁仍健在的事情极为罕见,就是现在也难得一见。

这里已经进行适度的开发,但保留了乡村原貌,也没有太多外来游客探访,一切刚刚好,据说村口的咖啡店已经成为网红店了。

小贴士:圣狮村免费开放,建议自驾车、打车前往,也可以在中山汽车总站等地乘坐078、079路公交车前往。需要注意的是村内各大展馆逢周一闭馆,如果想参观就要避开周一了。

中山红博城

到中山旅游,朋友推荐我们去红博城看看,我说我又不买家具,他说看看也好啊,这可是国家4A级景区,当地的地标建筑,很多朋友慕名前去打卡的。

中山红博城全称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坐落在中山市大涌镇的核心区域,整个建筑群就像一座雄伟典雅的古代宫城,主建筑特别像天坛祈年殿,看起来非常气派。

为了便于第二天逛红博城,我们提前一个晚上住在里面的大师园,在阳台上就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宫廷式建筑群,确实有种住在皇宫里的感觉。

据说中山红博城是由昆明世博园主创团队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是我国首个集合了江南、徽派、岭南和皇家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仿古建筑群,总占地300亩,里面就是一个"红木家具博览馆“,荟萃了29种国标红木,还有木雕、雕刻、陶瓷、字画等工艺品。

馆内的岭南文化骑楼街是游客钟爱的拍照打卡地,充满年代感的街道和黄包车仿佛让人穿越到清末民初,中山的近代商业文化就是在这个时候萌芽、发展的。

在红博城内,我们看到了各种名木制作或雕刻而成的精品,深感震撼。

从高端到市井,在红博城深深感受到艺术之美。

票价:实时票价请参照平台购买价。

交通:除了自驾车、打车和跟团游之外,也可以乘坐010路、057路公交车前往。

三乡雍陌村

来到中山,怎能不去三乡,到了三乡,怎能不去雍陌村-这是一个本地朋友的原话。

雍陌村在中山的美丽乡村百花园里太有代表性了,它位于三乡镇的东北部,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

走进雍陌村,最大的印象是古朴典雅,文气浓郁。

村里多为广府民居,也有部分南洋风情建筑,这些历史建筑时至今日仍有500多座,这在岭南古村里算是保护得比较好的。

雍陌村自古名人辈出,最有名的当属郑观应,他被誉为“晚清全面看世界第一人”,曾经名震澳门,名扬海内外,位于澳门历史城区的郑家大屋还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前去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雍陌村祠堂、大院众多,有的气势恢宏,有的细节精美,最值得打卡的两个地方分别是郑观应生平史迹展和郑观应故居。

细数中山比较有代表性的名人,郑观应应该可以排到前三。

跨过积厚堂的大门,穿过大院,拐个弯就来到郑观应生平史迹展,里面通过图文等方式细说郑观应的一生。

郑观应于清末生于雍陌村的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是文人,父亲是地方绅士兼教书先生,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他在少年时期就有了与众不同的眼界。后来,郑观应的叔父和宗兄纷纷在上海从事买办工作,郑观应童试未中之后就奉父命远游上海并弃学从商,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和英文水平。

作为知识分子,郑观应较早了解、研究、剖析了西方的经济体系、社会学说,吸收了先进的科技知识,在职场上涉猎门类极广,并混得风生水起,1868年还和友人合资经营公正轮船公司,先后成为多个企业的领军人物,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参股的行业越来越多,包括但不限于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等等,后来纳资捐得郎中、道员衔,成为红顶商人,和李鸿章等人交情颇深。

中后期的郑观应逐渐成为一名思想家,编订刊行了《易言》,力主改革,19世纪末期退隐澳门,完成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盛世危言》。

客观来说,郑观应当时在岭南的地位,有点像胡雪岩在江南的地位,两人的人生轨迹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晚年却又大相径庭。

郑观应是较早提出商战理论的财经及思想界前辈,其理论影响了数代人,时至今日对于有志从事商业贸易的年轻人依然有借鉴作用。

参观完郑观应生平史迹展拐个弯就是郑观应故居,这座岭南庭院式建筑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共两进,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最初是郑观应出资为父亲修建的,灰塑、木雕、墙画都很精美,通过各种实物展示可以了解那个遥远岁月的很多事情。

小贴士:雍陌村是免费开放的,建议自驾车、打车前往。

211路 、607路 、 609路 、611路 、688路 、998路 、999路等多路公交车也有经过,交通非常便利。

三乡桥头村

三乡的另一条网红村落叫桥头村,刚走进村里就感叹别墅之美。

这些别墅位于村口的稻田旁边,整齐划一,但风格各异,旁边还点缀着木棉树、香蕉树和其他树木。

此时,上一季的稻谷早已经收割,新一季的秧苗还没有插,稻田里放满了水,清澈的水就像一面明镜,将别墅、花木和乡村小道照出镜像效果,让人想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乡村路,带我回家》和周杰伦的《七里香》,虽然天气不是很好,但整个视觉影像依然有油画意境。

我问向导这条村庄的人是不是很有钱,她说是呀。

从村落的建筑和布局来看,桥头村的村民不仅生活过得不错,还很追求艺术品质和生活品质,这点无须和本地人交流,看外表就知道了。

中山位于伶仃洋西侧,当地人自古就养成敢闯、敢拼的性格,历史上知识分子和经济人才辈出,桥头村很好地传承了这种力争上游的传统。

据说秋天是桥头村最美的季节,春天的风光也毫不逊色。

沿着村道向前,我们来到稻田边的香山书房,这栋两层高的建筑为透明设计,上下两层都可以看到外面的田园风光,这里除了收藏很多书籍,还有不错的咖啡,一边品尝咖啡,一边看书,或者静静地看着窗外的田园发呆,休闲时光倍感惬意。

桥头村这家香山书房也是著名的拍照胜地,很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离开香山书房回到村口,木棉树旁边还有另一家咖啡馆,名字叫SY,走的是乡村文艺路线,路牌、室内、室外,休闲吧都是打卡地,“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三乡” 一类口号很容易打动人。

这家网红店的咖啡还不错,价格跟外面的中档咖啡馆差不多。

旅游小贴士:桥头村是免费开放的,进入香山书房或到SY拍照也不用钱,喝咖啡按实际消费付费。

世上名山千千万,以“不走回头路”为主题的极为罕见,中山的罗三妹山是中国首座。

罗三妹山位于中山市三乡镇中山温泉宾馆以北,因孝女罗三妹的传说而得名。

传说罗三妹成长在中山三乡雍陌村,父亲早逝,母亲长年卧病不起,家境非常贫寒,好在罗三妹一直都很孝顺,日子虽苦,但一家人总能找到生活的乐趣。罗三妹14岁那年,母亲永远离开了人世,悲伤过度的她十几天粒米未进,最后也随母而去。为了纪念罗三妹,当地百姓便将雍陌村后的锣鼓山更名为罗三妹山。

罗三妹山的“不走回头路”文化是1984年开始的事,自那年起,游客但凡到罗三妹山游览都不走回头路。

不走回头路,前方往往有更美的风景。

不走回头路,希望在未来,努力创未来。

罗三妹山的面积为0.22平方公里,海拔只有98.8米,20分钟就可以轻松到达山顶,沿途小径幽幽,绿意盎然,空气中充满负氧离子,一路前行倍感心旷神怡,温度不高的春日前来踏青,时机刚刚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