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技术

  • 这两项手术,被紧急叫停!

    2025-07-12 22:00:00

    近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两则重要通知:《关于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通知》《关于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通知》。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对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国家卫健委发文指出,其近期获悉有个别医疗机构开展“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

  • 两项指南发布!助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2025-05-12 10:07:00

    【来源:中国教育报】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此次发布的两项指南是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进一步落实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为全球教育领域应对技术变革贡献中国方案。

  • “数龙杯”全球AI游戏及应用创新大赛启动,奖金共60万元

    2025-04-02 17:33:00

    4月2日,“数龙杯”全球AI游戏及应用创新大赛(Digiloong GAIC)正式启动,本次大赛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游戏研发全流程,拓展AI在多元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加速前沿科技在互动娱乐及实体产业的规模化落地。即日起至6月18日,全球开发者可登录提交作品。据悉,本次大赛的颁奖环节确定在今年的

  • 技术开发包括哪些

    2025-01-12 18:37:40

    技术开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独创型的技术开发途径以科学技术开发为先导,在企业独立进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发明的新技术。引进行的技术开发途径包括技术知识、技术装备、工业产权的引进,引进的方式有“移植”、“嫁接”、“插条”、“交配”等。综合与延伸型的技术开发途径结合现有技

  • 武汉大学成立机器人学院 今年计划招生90人

    2025-07-02 10:39:00

    7月2日,武汉大学举行机器人学院成立大会。这是继去年3月武汉大学宣布成立机器人系之后,在机器人领域教育与科研的又一重大进展。此前,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执行院长肖晓晖在接受长江云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武汉大学招生目录中机器人工程专业,总招生指标 90 人,在湖北省招收35人。据了解,2024年3月,武汉大

  • 济宁爱尔眼科医院举行全飞秒精准4.0技术升级发布会

    2025-04-19 13:18:00

    大众网记者 段正浩 通讯员 阮亚宁 济宁报道4月18日,济宁爱尔眼科医院成功举办“全飞秒精准4.0-VISULYZE新技术发布会”。以科技为眼,引领行业新高度济宁爱尔眼科屈光手术科主任苏小连出席并讲话,“作为一名多年专注眼科临床工作的医者,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精准’二字在屈光手术中的千钧之重。全飞秒

  •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

    2025-03-20 16:01:00

    转自:国家药监局网站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省(市)药监局,中检院(器械标管中心)、器审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 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落实《“十四五”

  • 科学家发现“最延寿运动”,散步、游泳都不如它

    2025-08-31 13:44:00

    人人都知道运动有益健康,但那么多运动项目,哪个性价比最高?哪个对长寿更有益? 欧洲衰老生物学研究所对此做了研究,发现“最延寿”的运动是球拍运动。一篇发表在国际期刊《老年科学》的研究对专业运动员的寿命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运动类型与寿命延长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纳入了183个国家的95210名运动员和44

  • 【芙蓉国评论】当好网络“安全官” 共享“数智”新生活

    2025-05-07 17:43:00

    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向信息时代演进的重要标志,在释放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催生新型安全风险。网络安全为人民、靠人民。每个网民都应强化风险意识,提升数字素养,以"第一责任人"担当筑牢安全防线。这既是数字公民的基本素养,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担当。互联网深度重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红利持续释放。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 中国技术持续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发展

    2025-06-12 14:52:00

    6月11日,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四川成都开幕。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新华社成都6月12日电(记者李力可)老挝的木薯园,来自中国昆明的农业科技人员帮助当地农民选育出省水省工、适应性广的高产木薯新品种;东南亚首条高